QQ新浪 微信
Miller & Kreisel S150系列诞生于1990年代,专业的背景与优异性能使它们成为众多好莱坞大片与音乐软件制作时的监听喇叭,也是许多家庭剧院玩家们心目中“性能派”多声道喇叭的代表。
新150系列大量应用旗舰喇叭S300的制作技术,一切只是为了让我们听见软件声音的原貌、没有多余的染色,它们能狂放地展现电影音效的动态与能量,柔和且细致地表现音乐真实的美感,倘若您想在心中建立一个多声道喇叭的参考标准,请您将这套系统列入优先试听名单。
1995年Miller & Kreisel推出旗舰喇叭S150,当时台湾还没有多少音响玩家注意到这款制品,但是却受到许多“专业用家”的喜爱:喇叭不大却能承受高功率、发出很大的音压,极低的音染与低失真特性让专业工作者在录音室中清楚听见并掌握音乐与电影音效制作当下的声音特质并发现问题,众多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技术奖项的电影都是以S150作为监听喇叭。
第一次“真正的”升级
2007 Miller & Kreisel易主,丹麦籍新老板上任后对自家产品进行评估,Miller & Kreisel既有的设计与技术很科学、有独创性,“成熟的部分”应该延续,而丹麦是喇叭单元王国,所以他才刚接手就把重点放在“提升单元性能”:2011年S150改款为S150Ⅱ主要就是以更好的材料制作单元,到了2014年新旗舰S300问世,S150系列才从家族老大退居二当家。
当年S300在上海的发布会我也在场,我还认为S300系列只是原厂愿意大幅提高成本、制作出性能超越S150的新旗舰,直到去年(2018年,编者注)Miller & Kreisel推出本篇介绍的新150系列,我才发现原来Miller & Kreisel研发S300是该厂“中长期计划”的关键,以S300作为Miller & Kreisel新技术、未来新制品进化的先驱,本篇主角新150系列则是第一波“S300技术转移”的新世代Miller & Kreisel制品,原厂号称这次是经典S150系列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升级”。
三高音单元纵向Line Array
新款S150一如以往采取三高音单元纵向Line Array配置,表面上看起来只是把三个高音排成一直线,然而在背后却是为了达成三个目的:首先是“控制高音的扩散角度”,纵向排列的Line Array是产生柱状波,它的高音扩散特性与单向扩散号角类似,限制高音的垂直扩散角度、大幅减少天花板与地板的反射音,降低空间因素对高音的影响,使声音更干净、直接,另一方面它还保有宽广的水平扩散角度、使高音能充分覆盖聆听区域。
第二个目的是“减少失真”,用三支单元分担高频发声,每支单元的振膜只需要1/3的振动幅度,振幅小、速度快、失真也低。
第三个目的是藉由三支高音单元在获得更高的发声效率与承受功率之后、可以“降低分频点”。
为何要降低分频点?音响玩家不理解很正常,但是只要有设计过二音路喇叭的人一定知道:2kHz以上几乎是所有中低音单元表现最差的部分,频率响应不均衡、失真也高。大多数二音路喇叭分频点设计在2kHz~3.5kHz之间,它们的设计者并非不知道问题,而是不得不拘于现实(一般高音单元降低分频会因为负荷增加导致失真提高),S150的高音单元是特制品又一次用了三个,不担心失真提高的问题,
这回原厂将S150的分频点设在1.6kHz,目前除了二音路号角以外、其他二音路动圈式喇叭分频点在2kHz以下相当罕见,这样能降低失真、使中高频段的响应更平坦。
高音数组要面对的问题与解法
然而多个高音单元紧靠在一起通常会因为相位干涉使高频响应不平坦,S150则是结合上下两个高阻抗高音单元(并联)与中间的低阻抗高音单元,在分频器预先匹配两方的发声比重,结合单元前板新的导波器设计:前两代S150在高音单元前方的交接处都有贴吸音棉块,新款的S150则像S300,高音单元之间没有吸音棉,以往S150系列三支高音单元的前板都是“各作各的”,新款S150则是为了抑制振动,用铝合金制成相当厚的“一体式”前板,同时锁上三支高音单元,以短号角形状的导波器使高音同时获得宽广的扩散角,并搭配分音器设计、减少高音单元之间的相位干涉获得平坦的响应。
非常考究的单元制作、中低音单元有法拉第环
新150系列的单元是由Miller & Kreisel与Scan-Speak合作研发、在丹麦制造。高音单元口径比S300还要大,S300是1英寸、150系列则为1.1英寸。新款高音单元的低端响应大约能到1kHz且失真更低,因此即使是只有一支高音单元的S150T环绕喇叭分频点还是设在1.5kHz,轻量化的2.8mm排气音圈能承受高功率并优化线性。这款高音单元的组件制作比照S300,凸盆半球以纤维编织振膜加上特殊涂层制成,振膜后方有一个“气流通道”、以管路结构将背波能量向后释放,在管路与后方的腔室以阻尼材料吸收背波,使单元振膜完全不受到背波能量回弹的影响(降低失真)。
新款中低音单元的外观明显和上一代150系列不一样:先前是以矿物质加入聚丙烯制成音盆,新款的5.25英寸中低音单元则是用刚性很高的玻璃纤维音盆,并且还加上涂层吸收音盆本体的表面振动,更硬的音盆能有效降低盆分裂造成的失真,它还配备了铝制的法拉第环(Miller & Kreisel将它称为“distortion killer”)能有效降低高音压输出状态下的失真;单元后方磁极片(T铁)中央有开孔贯通,在音盆与音圈总成向后移动的状态下可以排气释放背部的空气压力,减少压缩与失真并获得更高的音圈散热效率,使它能从容应对放大机大功率输出的状态。
应用Tripole技术的环绕喇叭S150T
本篇器材外烩在恺锐台中旗舰店进行,现场采取7.1.4声道喇叭配置:左、中、右声道使用新款S150、环绕声道则使用新款的S150T、后环绕喇叭用一对SUR95T、上方声道使用四支IW950,超低音喇叭则是Miller & Kreisel的旗舰X12。
新款的S150T延续着Miller & Kreisel独特的Tripole技术,它相当于把单向发声喇叭与Di-pole环绕喇叭合而为一:S150T正面采用与S150相同的高音与中单元构成二音路单向发声结构,面对聆听区域、让聆听者听见环绕声道丰富的细节与明确的音像定位,两侧则各装一支3.5英寸纸盆全音域单元作成Di-pole结构,S150T安装在聆听位置左右两方的墙面时、分别朝空间的前侧与后侧发声,以此加强环绕声道喇叭的声音扩散性、营造出更强的包围感,这款新制品同样获得了THX Ultra认证。
中高音个性与前作差别甚大
本篇器材外烩搭配的主要器材是我很熟悉的Yamaha CX-A5200/MX-A5200多声道前后级组合,我在YPAO 3D自动测试设定后先播放二声道音乐文件比较“有没有等化(均衡,编者注)”的差别,结果在“不等化”的状态下、S150的听感竟然与YPAO:Natural(有等化校正)几乎一模一样,由此可见新款S150频率响应的正确性相当高,为了确实抓到喇叭的声音特质,本篇试听都没有使用等化与Yamaha的Surround:AI、全程以Straight模式试听。
我先听音乐软件,我作这段测试主要是想要知道新款150系列和旧款有什么差别,试听前我以为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听出差异,但是才开声不久我就已经察觉到新S150和先前的S150Ⅱ很不一样:除了体型以外,新S150听起来简直就像是S300,中频的密度与重量感较S150Ⅱ提高相当多,男歌手演唱的“中气”更足,声音更饱满也更有张力,高音则比S150Ⅱ柔顺,从“明亮倾向”转变为中性,不仅甜美还“很有厚度”,听Britten的Simple Symphony小提琴的声音完全不会偏亮,弦乐四重奏乐器的质感细腻、和谐而自然。
后级不用太费劲就能把你抓进“摇滚区”
以往我听150系列总认为它们比较擅于以“高能量、高动态”表现热力十足的流行音乐现场,这回我特别带了几张以前常听的软件,像是蓝人乐团的“How To Be A Megastar Live”,实际试听时我可以感觉到新150系列的“狠劲”更胜以往,玩家们只要听过就会很讶异:用它们组成的多声道系统竟能把现场演唱会“摇滚区”感受到的声音能量“完全不打折”狠狠灌到聆听者身上,并且在高音压输出状态下声音还是有条不紊,轻松、均衡、没有压缩,更厚实的中频与高音呈现出更高的声音密度、让现场音乐显得更“有血有肉”。
以前我想把150系列玩到这种程度总是要动用到“重量级”多声道后级,这次竟然只用价格合宜的Yamaha MX-A5200就搞定、还显得游刃有余呢!尽管新款150系列比过去更好推、也更利于“火力展示”,但我们认为更大的进化在于“质”,即使只是用正常的音量欣赏古典音乐,它们仍能让柔性的乐音表现出相当好的穿透力,音场通透,就像直视着舞台有着非常清晰的画面感,即使不把音量转大依然能清楚感受到音乐演出空间中复杂而微小的声响。照理说我评测喇叭就应该全神贯注在喇叭身上,但这回我评测新150系列在聆听过程中却有好几次“走神”,不自觉地变成在“关注音乐”、一时忘记喇叭的存在,这套喇叭的“音乐性”表现如何各位可想而知!
展现惊人的能量与动态
在电影音效表现方面,我认为这次试听的系统表现出三个特性:
其一是“惊人的动态与能量”,在《敦刻尔克》刚开始士兵们在冷清的街道上走动,先是感受到空间中各种细碎的声音,接下来猝不及防的一声冷枪、就算已经看过本片有心里准备,还是会被这套喇叭猝发高动态的枪声吓一大跳!在《拯救雷恩大兵》诺曼底抢滩的片段,密集的枪炮爆破声垄罩着空间,高能量、高密度的声响从远到近持续不断地袭来,即使空间约11坪(约合36m²,编者注)大,强力的声能仍然让人感到喘不过气、想要逃离这个腥风血雨的战场。
高密度的空间感、更强的音像实体感
第二个特性在于“音像与空间感”,由于前方三声道都是用新款S150、环绕声道喇叭正面的单元又与S150同款,因此即使不作任何等化都可以表现出最佳的音色一致性,它们不仅能让我们清晰听见音像定位,还能听清像是《攻壳机动队(真人版)》户外场景复杂声音物像在空间中不同方位、高度与远近的流动,能从听觉明确感受到室内与户外“空间规模感”的差异,三向发声的S150T则让左右两方从前到后的音场显得更为密实而连贯。
第三项特征则是“声响的真实度”,凭良心讲,与本系统相近价位也有不少制品具有低音染、高分辨率的特性,新150系列除了这两项特性以外,还能把声音表现得更有重量,使细碎声响更有存在感、冲击性音效的“内劲”更强。
最佳推荐
这回的器材外烩是我在最近两年评测多声道喇叭系统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在设定过程中我从未把超低音喇叭发声比重调高一分一毫,但这套系统“从低频段一路厚到高频”的高密度声音、高音压输出能力、以极佳的控制力展现速度与动态,如此磅礡大气、很有权威感的音效是我从未在相近价位的多声道喇叭体验过的,
如果您也听过,我相信您就能理解动态与能量对“写实”的重要性,这两项表现不足就会淡化临场感、也是一种失真。此外我认为新款S150系列还能改变许多玩家对监听喇叭的刻板印象,它们不是以明亮的高音让人觉得分辨率高,而是设法降低音染、去除失真,减少喇叭发声造成的扭曲,充分释放音乐软件原有的丰富声音讯息与层次,自然、中性地呈现音乐本身的美感、不需要任何的“染色”。
以它们优异的性能、音质与性价比,我认为在相近价位带很难找到在电影音效与音乐两方表现如此全面的多声道喇叭系统,因此我认为新款150系列应当获得我们的最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