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新浪 微信
AV放大器逐年推陈出新,但是喇叭就很不一样:只要有成熟的设计、够水平的用料与作工、再加上“销量长红”,厂商就不急着改款。Miller&Kreisel就是这样,一款喇叭从推出到被取代,十年很正常、二十年也不奇怪,《AV新视听》在2011年评测过Miller&Kreisel M系列喇叭,当年评测的M系列早在2008年问世、一直到2019年才以新款取代,新的M系列包括M70、M50与M40T,本篇评测的系统是以3支M50作为前方三声道、环绕声道用一对M40T、再加上Miller&Kreisel有源超低音家族的最小型的制品V8,组成这套不占空间的5.1声道喇叭。
新款M系列喇叭相对于旧款完全不能说是“改版升级”而是“改款”。“用看的”就能看出外形与单元都有相当大的改变,但改变最大的,是设计者对制品有不一样的想法与要求。
目前主导Miller&Kreisel制品开发的Gert Christensen,于2010年在自己成立的公司Speakerlab为Miller&Kreisel提供技术支持,后来他进入Miller&Kreisel成为产品设计开发的关键人物。
他过去在Peerless、Tymphany与DanishSound Technology作单元研发与喇叭设计总计超过21年,对于顶级喇叭单元的性能与制作方式知之甚详。Miller&Kreisel则是以S300系列作为新世代制品技术开发的先驱者、特别是新单元的研发,相关技术也从S300逐步移转到新S150系列、新750系列到最新的M系列。
设计者对新制品更严苛的要求
Miller&Kreisel是以用于电影音效与音乐制作、具有高动态与精准特性的专业喇叭著称,尽管家用喇叭(被动式)与专业喇叭(主动式)有别,但Miller&Kreisel仍尽力使家用制品的声音表现趋近于专业制品。
Gert在接受芬兰专业媒体专访时透露了三个开发新款Miller&Kreisel喇叭的要求:
一 · 在“无法大声放音”必须以中小音量聆听的环境,Miller&Kreisel喇叭仍能线性地工作,不管以何种音量聆听都能保持相同的均衡性;
二 · 中频表现,Gert指出中频是良好音质的要素,它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人声、声音清晰度的感受;
三 · 调声,Miller&Kreisel向来认为喇叭应该准确播放出如同麦克风录制相同的信号,Gert进一步指出平坦的频率响应仍不足以保证好声,良好的喇叭应该要能让人深刻感受音乐,他在研发过程中还会故意用到“录音很粗糙”的音乐来微调喇叭的声音,即使是这样的音乐软件、还要能让人听起来不厌倦。
重视二音路发声点与相位一致性的“类点音源”设计
新设计者为M系列造成哪些变化?
2008年问市的M5是二音路书架喇叭、M50则是壁挂喇叭,两者的面宽很接近(只相差0.5cm),M5的深度是16.3cm、高度18.5cm,M50则采取薄型设计、厚度只有8.5cm,为了足够的箱内容积将喇叭高度拉长到25cm。
M50可以“直挂”也能“横挂”,可作为前方三声道、环绕喇叭或上方喇叭使用。
在环绕喇叭方面,M40T依然维持着Miller&Kreisel独特的“Tripole”结构:每支M40T都相当于把“单向发声二音路喇叭”与“使用两支纸盆单元的Diploe喇叭”结合成一个箱体,正面发声的二音路结构可以获得理想的中频与高频上端响应,两侧发声的Diploe结构则能使一对M40T表现出如同两对环绕喇叭的包围感。
新款M系列在箱体制作的质感更为精致,过去M4T的长、宽、高为18.8×15.2×17.1cm,M40T则为19.5×20×12.2cm(面宽加大、厚度减少)。M50与M40T正面都使用纤维编织软半球高音单元,与金属振膜高音单元相较有更好的扩散性也没有失真问题,从上一代到现在,M系列高音单元都是用强磁性的钕磁铁,它能使高音单元反应灵敏,但Miller&Kreisel的原厂说明并没有强调这一点,而是说得很低调:钕磁铁的体积小、可以让高音单元与中低音单元尽量靠近。
在单元安装位置确定之后,以Phase Focused分音器对高音与低音单元分别使用斜率不同的高通与低通滤波电路,在研发过程以多次试作与测试,使二音路单元发声的相位趋于一致。事实上M50与M40T的正面虽采取典型的二音路结构,却能视为“类点音源”设计:让二音路单元的发声点与相位几乎相同,获得更精准的音像定位与更低的相位失真。
新款单元与分频点的改变
新款M系列更大的改变在于单元与分频点,Gert Christensen很重视单元性能与中频表现,这回原厂紧接在S300、新150与新750系列之后,为M系列开发最新的4英寸玻璃纤维音盆中低音单元。
新单元与以往使用的聚合物涂层纸盆单元相较,音盆的刚性更高、在快速振动下的盆分裂更低,能降低中频的失真与音染,设计者还利用新单元的优势,把M50与M40T的分频点由上一代制品的1200Hz分别改为1800kHz与2000Hz,让中低音单元负责更多的中频段、减少高音单元的负担与下端(分频点附近)的失真。
优异的速度、有重量的低音
Miller&Kreisel多声道系统都是“卫星箱+有源超低音”,以本篇的M系列组合来说,考虑到价格、能量与速度,V8是最适合的有源超低音,若前方3声道喇叭选用每声道有两支中低音单元的M70,由于M70的音压输出更强、灵敏度也较高,就应该考虑用V12主动式超低音。
本次试听我选用Yamaha RX-A3080与这套喇叭搭配,M系列都是壁挂喇叭,所以我采取紧靠墙面的安装、所有喇叭都没有toe-in,V8则是摆在墙角的地面,超低音分频点设为100Hz。
若按照多声道喇叭摆位的常态,左右声道喇叭与座位之间的夹角应为45至60度,但我考虑到“小宅”难免会受限于小客厅的面宽,因此我只有把左右声道喇叭的夹角拉开到40度左右,即使如此,当我以2.1声道(M5+V8)播放音乐软件时音场宽度依然相当理想,喇叭虽然没有toe-in、左右声道喇叭之间的结像仍有着明确的定位与清晰的形体感。
得益于V8的低频延伸能力(能够让我清楚听见26Hz的极低频),使这套系统展现出远远超过体型的重量感,听Lizzo的CuzI Love You,就算用中型落地喇叭听这种“重”节奏的嘻哈,低频控制力、饱满程度也很难达到同等水平。
M系列虽为家用制品,但仍然保有Miller&Kreisel专业监听喇叭的写实个性:低、中、高音同样快速敏捷、音染极低,听David Darling演奏的“Darkwood”能感受到清澈、透视度高的音场,有着丰富的堂音、更具体地描绘出空间感。
音乐表现力大幅超越以往的M系列
以上所述的声音特质与以前的M系列相仿,但是我要特别强调“现在的”M系列听起来跟“过去的”有三项特质很不一样:
虽然新制品的声音依然是“直来直往”、高音并没有修饰柔化,但中频却更为饱满、使整体音色转变为“中性略带暖色调”,密度感提高、质感提升且层次更丰富,人声显得更有感情,优化之后的中频让聆听者更能够分辨不同录音声音软硬、冷暖、快慢、松紧之间的差异,也更能够让各个年代音乐软件“不同的风味”差别更明显;
其次是设计者利用中低音单元的性能进化变更分频点、降低了高音单元的负担与失真,让新款制品的高音质感提高甚多,听诹访内晶子的Poème(SACD),这套系统以细腻的质感表现出小提琴柔美微甜的音色,敏感地反应琴音的抑扬顿挫与弓弦触感,与以往的M系列相较声音更温润自然、精细真实;
第三是以中小音量放音,声音显得清晰、放松而均衡,即使住宅区夜间聆乐要收敛音量,它们仍能不牺牲音质、维持良好的活生感(动态),没有必要开大声把音像往前推,以中小音量聆听哈农库特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穆尔道河,只是觉得座位离舞台比较远、声音的视觉感仍强。
M系列的强项与弱项
在电影音效的表现方面,把这套5.1喇叭装在8坪空间可以让玩家感受到三个强项:第一当然是“与体型不成比例”的气势,一般人看到喇叭的体型这么小,绝对想象不到战争片中的炮击、军用卡车的引擎声竟然能表现得相当雄厚,很有说服力;其次是“强烈的沉浸感”,M40T的“三向发声”设计在电影音效起了很大作用,只用两支环绕喇叭感觉就像是用了四支(环绕+后环绕),它们不仅在“后半场”作出严密的包围感,并且使“左右声道至两侧之间”的前侧方音场更密实,音像在各个方位的移动连贯性极佳,在DTS 2020展示片中“战狼2”水下搏斗的片段,强烈的包围感就像置身在水中;第三项特点则是Miller&Kreisel一贯的写实特性,新款M系列表现电影音效声响的真实程度在相近价位难逢敌手,但我也要老实说:Miller&Kreisel位阶较高的新款制品(例如750系列)表现微小声响让人信以为真的“存在感”与细腻度仍优于M系列。
M系列在Miller&Kreisel是入门级制品,它一定有缺点:我认为它们的弱项在于灵敏度偏低,比较重推、需要驱动能力较强的环绕扩大机,以这套系统的价位、我建议搭配五至十万元(约为11235~22470元人民币)价位的AV放大器,这个价位的新款制品在电路设计上普遍重视“瞬时高电流”的输出性能,因此只要玩家们留意、不要选“级别不相称”的中低价位机型作搭配,在放大机推力充足的条件下这就不算是M系列的缺点了。
最佳推荐
空间坪数有限的玩家们想买多声道系统总是面临两难:想要获得良好的环绕音效与音乐音质就该装由AV放大器与多声道喇叭组成的正规系统,Soundbar虽然能省空间、环绕音效与音质却与正规多声道系统差距不小。
Miller&Kreisel的M系列都是壁挂喇叭、能节省空间不影响动线,含有源超低音后售价也不高,音质与音效却足以让众多体型更大的多声道喇叭汗颜,以声论价,这套系统的超值程度理应获得本刊的最佳推荐。
※ 本文原载自恺锐音响,作者为《AV新视听》杂志陆怡昶。